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1 
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 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施氮量组合, 分别为低密高氮(习惯移栽密度16.5 万穴∙hm−2, 施氮量为180 kg∙hm−2, LDNck)、低密减氮15% (LDN−15%)、低密减氮30% (LDN−30%)、增密减氮15% (增密27%, HDN−15%)、增密减氮30% (HDN−30%)和低密不施氮(LDN0)。结果表明: 不同密肥组合对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LDNck相比, HDN−15%和HDN−30%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4.3%~4.9%和2.3%~3.6%,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前干物质转运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收获指数上。LDN−15%和LDN−30%杂交稻产量较LDNck分别降低2.3%~2.5%和4.8%~5.0%, 较低的有效穗、干物质、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HDN−15%和HDN−30%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低于LDNck处理, 但其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效率、花前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LDNck处理, 因而HDN−15%和HDN−30%处理每生产1000 kg稻谷需氮量分别减少6.8%~8.4%和9.0%~9.9%。与LDNck处理相比, HDN−15%和HDN−30%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6.7%~37.4%和55.5%~60.4%、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2.8%~23.5%和46.3%~48.2%、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5.6%~12.0%和17.0%~20.0%。可见, 在高温高湿稻区杂交稻生产上宜采用栽插密度为21.0万穴∙hm−2和施氮量为126~153 kg∙hm−2的组合。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