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SDV P7-2 基因重组AcMNPV的构建及其对sf9细胞的致死作用

2019 
目的为克服杆状病毒杀虫速度慢等固有缺点,首次尝试将异源病毒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重组到昆虫杆状病毒中,以期为遗传修饰杆状病毒、提高杀虫效果提供新思路。 方法将带有SV40终止子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多角体基因 ph 、AcMNPV ie-1 启动子、在C端融合Flag标签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 P7-2 基因依次插入到供体质粒pFastBac-HTB的多克隆位点。使用供体质粒pFastBac-HTB自身的启动子及 ie-1 启动子分别启动 ph 和 P7-2 基因的表达。通过转座的方法将 ph 、 P7-2 基因及启动子插入到bacmid bMON14272的多角体位置,获得重组bacmid Ac- P7-2 ,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 P7-2 基因的表达。转染sf9细胞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重组病毒多角体的形成并统计不同时间细胞死亡数量。通过TCID 50 的方法绘制病毒生长曲线。 结果成功构建了 P7-2 基因重组AcMNPV bacmid Ac- P7-2 ,Western blot检测到P7-2蛋白可以正确表达。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重组病毒vAc- P7-2 细胞死亡数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病毒vAc-WT,并发现重组病毒vAc- P7-2 多角体形成并释放的速度也快于野生型病毒vAc-WT。病毒的生长曲线显示,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vAc- P7-2 的增殖速度显著快于vAc-WT。 结论成功构建了多角体形成迅速的重组病毒vAc- P7-2 ,与野生型病毒vAc-WT相比其具有较快的增殖速度,对寄主细胞有较强致死作用。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