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病植原体侵染对泡桐组培苗组织内H 2 O 2 产生的影响

2010 
用保存的不同泡桐无性系染病和健康组培苗为试材,对染病苗、机械损伤、嫁接接种和健康组培苗组织中H 2 O 2 及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用DAB组织染色方法对H 2 O 2 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未损伤情况下多数染病泡桐苗和健康苗H 2 O 2 积累皆较少。机械损伤后,病与健苗皆出现H 2 O 2 过量积累,其中健苗强于病苗。在维管束部位,重症苗POD活性最强,轻症苗次之,无症和健康苗活性较低; 而且所有苗在脉间叶肉组织POD活性都明显低于叶脉组织。用病接穗嫁接健康泡桐砧木的早期(3天以内)似乎与损伤反应类似(包括POD和H 2 O 2 产生); 6天后损伤反应减弱。嫁接接种成功的组合至20天,在嫁接接口处仍维持高的H 2 O 2 释放和强POD活性,并且砧木主茎和部分叶片出现系统性POD活性增强和H 2 O 2 积累。采用KI/淀粉试剂对H 2 O 2 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健株主茎切片中皮层和髓细胞表面、木质部成熟导管管壁有较强的H 2 O 2 释放; 而病株的相应部位产生量较少。在健康切片测定液中加入病主茎横切片可诱导健康切片H 2 O 2 积累量增加。用不同浓度的H 2 O 2 处理染病泡桐丛枝茎段外植体1 h,在25~100 mmol·L -1 浓度范围内能明显缓解组培苗丛枝症状。抗坏血酸和低通气环境处理也有减轻病苗丛枝症状的作用。不同泡桐品系在活性氧代谢上的差异与其对植原体的抗性存在密切关系。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