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間理學領袖和經典的塑造-以羅欽順《困知記》的撰寫與傳刻為例

2020 
本文以明儒羅欽順(1465-1547)《困知記》的撰寫與傳刻為線索,揭示在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陽明學流行的刺激下,部分士人如何塑造與之抗衡的新時代程朱理學領袖和經典讀本。《困知記》是羅欽順在近二十年間陸續增補而成,期間著重的對話對象、核心議題、自我認同、他人觀感與期待,均隨時間推移和情境變化產生階段性變動,這些變動是解讀其不同意涵的契機。嘉靖七年(1528)面世的兩卷本《困知記》,重點是羅氏對正德十五年(1520)與王陽明論學的過時回應,體現在他對「致良知」缺乏深刻認識。奠定羅氏理學聲譽的則是嘉靖十二年(1533)付梓的四卷本,他在日常讀書劄記的基礎上加以刪削,以「今之學者」、「近時以道學鳴者」等泛稱取代對陽明學派的具體指涉;對被視為與陽明學同源的陸九淵、湛若水和禪學,亦加以辨析批評。隨著學術自信的增長和對陽明學掌握的加深,以及同時代程朱學者的擁護,羅氏對陽明學的批評由隱轉顯,此類變化更充分體現在六卷本中的後兩卷和附錄的書信中。《困知記》四卷本面世後的迅速流傳,以及時人對嘉靖二十四年(1545)朝廷存問羅欽順之舉的不同解讀,顯示陽明學的流行,刺激了程朱理學立場的復甦,也表現了持此立場的群體對學術領袖和經典讀本的渴求。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