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兒少之社會控制(鍵)與自我控制及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2020
家庭是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地方,在家庭無法發揮照顧功能時,經常被考慮的方式之一就是安置照顧服務,台灣兒少安置政策中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將需要協助的兒少安置於政府或民間的兒少安置機構之中。本研究以Hirschi社會鍵理論(Hirschi,1969)及一般化犯罪理論(Gottfredson & Hirschi,1990)為理論架構基礎,以問卷調查作為研究工具,於2019年5月對屏東縣兒少安置機構中受安置兒少進行調查,有效問卷共計78份,探討安置機構兒少之社會鍵與自我控制及偏差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安置兒少性別對於四個社會鍵中,在「信念鍵」上有顯著的差異,兒少受安置時間長短,對於社會鍵在「同儕依附」、「參與鍵」有顯著的差異,不同安置原因之社會鍵在「同儕依附」、「參與鍵」、「信念鍵」上有顯著的差異。社會鍵中的信念鍵對於自我控制有顯著的影響,且預測自我控制能力最高。社會控制對於偏差行為有顯著的影響,社會控制愈高則出現偏差行為次數愈低。自我控制對於偏差行為有顯著的影響,二者呈現負相關,自我控制能力愈低偏差行為出現機會愈高。社會控制若透過自我控制對於偏差行為的間接效果為-.224,對於偏差行為仍是有顯著的影響。研究結論:社會控制、自我控制均對於偏差行為有預測能力。社會控制透過自我控制,可以增加對於偏差行為的預測力。自我控制對於社會控制與偏差行為有部分中介的效果。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