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热浸锌锚链的耐蚀性研究(I):热浸锌锚链的海港试验

2017 
本文记叙了国内外首次以大型商品化热浸锌锚链为研究对象的海港试验结果, 跟踪记录了其4年的腐蚀与生物污损发展过程。分别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将试验锚链提出海面, 对出现在锚链上的全部附着生物进行刮取、分类、鉴定、称重, 清洗锚链的表面, 检查锈点, 并对热浸锌锚链表面测厚, 照相记录跟踪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裸钢腐蚀严重, 锈层在2~3mm, 腐蚀产物易成片脱落, 形成大小不等的腐蚀坑, 最大坑深3mm左右; 热浸锌锚链未出现明显腐蚀点, 大气区锌层腐蚀速率约10μm/a, 水下区锌层腐蚀速率约20~70μm/a, 但在两个链环连接处出现磨蚀锈斑; 耐蚀性在不同区带中表现为水上链>水下链; 热浸锌锚链表面的污损生物数量少于未浸锌锚链, 随着时间延长, 热浸锌锚链表面污损生物逐年增多, 其中优势生物为海鞘(Ascidians)、苔藓虫(Bryozoans), 其次是贻贝( Mytilus sp.)、牡蛎( Ostreidae sp.)、石莼( Ulva sp.), 曾出现南方污损生物种, 如翡翠贻贝( Perna viridis )。2013~2014、2014~2015、2015~2016三年锚链单位面积上污损生物的重量分别为1257.6、1454.6和21304.0g/m 2 。污损生物重量的增加大大增加了锚链的磨蚀程度, 为锚链腐蚀失效埋下了隐患。本研究为海洋工程锚链设计或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