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沙沟脉状Ag-Pb-Zn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

2010 
豫西沙沟薄脉状Ag-Pb-Zn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主要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碳酸盐脉型和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多金属硫化物蚀变岩型两种矿化类型组成。主要矿脉的矿物共生序列可以分为成矿前的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闪锌矿-石英-方铅矿-少量银矿物阶段(Ⅱ1)、方铅矿-石英-闪锌矿-含铁白云石-银矿物阶段(Ⅱ2)和成矿后的方解石-(石英)阶段(Ⅲ)。对不同阶段的成矿流体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中的含氯化钠子晶三相(LVH)包裹体(Ⅰ1)可能是直接从饱和水的结晶岩浆熔体中出溶形成或是由岩浆流体的减压沸腾形成,显示该区很可能存在岩浆流体端元。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1&Ⅱ2)捕获富液相包裹体(LV型)和个别CO2包裹体(C型),这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反映了主成矿阶段流体的基本特征,结合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色谱分析以及包裹体初融温度,认为成矿流体应该为中-低温低盐度含CO2的H2O-NaCl体系。其中,阶段(Ⅱ2)的均一温度(145~288℃,平均为194℃)比阶段(Ⅱ1)的均一温度(185~357℃,平均240℃)低46℃;同时,阶段(Ⅱ2)的盐度(1.91%~10.86%,平均6.38%)较阶段(Ⅱ1)盐度(4.65%~10.11%,平均7.77%)略低。对这一温度和盐度的总体下降趋势的合理解释是大气水的逐渐混入。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1&Ⅱ2)之后的方解石-(石英)阶段普遍为富液相包裹体(LV型),该阶段显著降低的温度(129~208℃,平均165℃)和盐度(1.40%~4.03%,平均2.50%),进一步佐证大气水的不断混入。而且,流体混合可能在引起矿石矿物从热液中沉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