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劳动与“主体”建构难题——重读《流逝》
2016
在"前三十年"社会主义中国的实践中,"劳动"及"劳动叙事"被赋予了阶级改造、社会动员、集体认同、文化想象等诸多功能,(1)而被看作支撑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力量。也因此,在两个"三十年"转换的20世纪70代后期,置身于仿佛具有不容置疑合法性的"拨乱反正"的浪潮中,"劳动"及"劳动叙事"又被有意无意地当作了社会主义危机的一种表征,其在社会生活或文化想象中的角色、功能、位置等都呈现出了某种意味深长的变化,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