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的宏观研究与深度挖掘--读余来明《元代科举与文学》

2014 
几年之前读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和祝尚书先生的《宋代科举与文学》,便期待着有一天能读到《元代科举与文学》。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读书仕进、博取功名已经在历代文人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显身扬名、荣耀门闾,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对于科举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科举在决定他们生活道路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他们的思想和心态。自隋唐始,科举取士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经由隋唐的发展,两宋王朝的繁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成为文人肆力博取功名的信条,不管是为兼济天下,还是为中饱私囊,读书人都在努力着,功名到手,即可释褐从政。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自金宋亡后至仁宗延佑二年(1315),迟迟未能恢复科举,导致了科举制度文化的断裂,士子失去传统的上进之路,正如萧启庆所说:“元代用人取才最重世家,即当时所谓‘根脚’。此一‘根脚’取才制,与唐宋以来中原取士以科举为主要管道可说是南辕北辙,大不相同,元朝中期以前,一直未恢复科举制度,汉族士人遂丧失此一主要的入仕管道。”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举棋不定。和其他朝代相比,元代科举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又是特殊的。元代科举的这种特殊性,对元代士人生存方式、士人心态等影响更为深远。不过,从科举制度入手探讨元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进而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认识元代文学这样一个值得发掘的领域却一直未能引起学者相当程度的重视。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