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代作家齊格飛.藍茨作品的主題:家鄉、正義與職責、人性

2018 
1926年出生的德國當代作家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不僅因對德國戰後文學諸多著作而成名,也因其在作品中擅長以傳統敘述手法展現社會現象的文學寫實。作品之主題一直耐人尋味、緊張刺激且富有教育意味啟發讀者,受到文壇以及學術界的矚目。藍茨榮獲無數的傑出獎項。他和致力於政治關注議題的兩位諾貝爾文學得主波爾(Heinrich Boll)、葛拉斯(Gunter Grass)一樣均在德國文壇上佔有一席重要和崇高的地位,為德國當代最傑出作家之一。藍茨的作品涵蓋戰後的歷史記憶、對過去的檢視、多情家園之描述、次序與暴力、個體的職責以及對人性、命運皆有著觸及靈魂的探討。本文1.論述戰後文學家藍茨在文壇之重要性2.藍茨「和平」的定義3.從藍茨的觀點看作家的職責及文學的功能 4.概述六部作品主題:《我的小村如此多情》(1955)、《燈塔船》(1960)、《德語課》(1968)、《典範》(1973)、《喪失》(1981)、《反抗》(1994);作家藍茨如何將小說中小市民、小人物隱藏之獨特的心靈、人性透過獨特之敘述手法來創作。作家書寫策略,其創作之意涵以及其美學的觀點,如何凸顯文學功能,如何「反抗美學」,作家如何反省歷史,體現個體義務與社會規範之衝突,個體職責與社會正義,而文學功能如何與政治連結?藍茨的創作如何敘述緊張刺激、扣人心弦的虛構故事,在人物之間因價值觀差距而攻防對峙,試著在對談的哲理中找尋事實真相,呼籲倫理道德與人性。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