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utcome of Ridge Augmentation Using an Allograft Bone Block Prior to Implant Placement in the Posterior Atrophic Ridge -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2017 
背景:在齒槽骨萎縮的區域或植體無法置放在理想的贋復位置時,常必須進行骨脊增大術(ridge augmentation)增加齒槽脊的高度及寬度以利後續重建。許多骨移植材料也被運用在引導骨再生術來增加垂直或水平齒槽骨高度,研究指出在大範圍的骨缺損,使用骨塊來增高效果會比骨粉來的好,根據研究,使用鈦網跟引導骨再生術來進行骨脊增大術的結果,所增加的齒槽骨高度分別為2.56~5.8 mm及2.5~7 mm,而使用自體骨塊跟同種異體骨塊移植所增加的齒槽骨高度分別為5 mm及4.3 mm。然而自體骨塊移植,骨塊的取得會增加手術區域造成病人較大的不適感及術後併發症機率上升,且口內收集到的骨量(bone volume)是有限制的。而同種異體骨塊移植可以克服術後donor side morbidity的問題,提供治療的另一個選擇。本篇研究之目的在臨床上後牙齒槽骨脊萎縮處,於植體放置前以同種異體移植骨塊進行骨脊增大術,來探討同種異體骨塊移植之存活率、骨塊垂直高度變化量、植體存活率以及術後併發症。方法:本回溯性(retrospective)研究收集本院牙科於2011至2013年間因後牙齒槽骨脊萎縮,於植體放置前以同種異體移植骨塊來進行骨脊增大術之患者,排除資料不全者,共計5位患者(年齡介於35至54歲),其中一位患者是雙側下顎後牙齒槽骨脊萎縮,共6個部位局部齒槽骨缺損。患者對於上述缺牙區域皆以人工植牙做贋復。參與患者皆接受同種異體移植骨塊來進行骨脊增大手術,術中將同種異體移植骨塊(OraGraft, LifeNet Health)修形來符合骨缺損的形狀後置入並以骨釘固定並於周圍置放顆粒性骨移植物(FDBA)作充填,再覆以膠原蛋白再生膜(Ez-cure^(TM) collagen membrane, Biomatlante),並以CV-5和5-0 Nylon將翻瓣縫合以達初級閉合(primary closure)。平均術後6.2個月進行植牙。於術前、骨塊移植術後、植牙手術後,皆有拍攝環口攝影片來紀錄。經測量骨頭的高度後,進行統計分析。結果:5位患者共6個部位進行同種異體骨塊移植,骨塊的存活率是100%,術後併發症包括:一個移植區產生early exposure的情形,另一個移植區產生late exposure,但皆無造成感染發炎,平均齒槽骨垂直高度增加7.25 mm。平均術後6.2個月進行植牙手術,共置放14根植體,皆以植體支持之固定補綴物贋復,於植體置放後平均追蹤30個月,植體的存活率是100%。結論:在齒槽骨脊萎縮的區域,若須以植牙贋復,使用同種異體骨塊移植來進行骨脊增大術,是一項值得信賴的治療選擇,但仍需要更長期、大量樣本數的研究來支持。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