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北极地区波弗特—马更些盆地伊利石/蒙皂石成岩作用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1999 
通过陆上和海洋22口探井的215个岩心和岩屑样品的详细研究,建立了波弗特—马更些盆地的伊/蒙(I/S)混层粘土埋藏—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波弗特—马更些盆地的伊利石化作用具有四种类型的I/S混层特征:无序、无序和有序混层、R1型有序以及R>1型有序I/S混层。伊利石层的比例一般随深度增加,而I/S混层的主要类型从无序向R>1型有序转变。在无序I/S混层段内伊利石含量增加很快,并随深度呈抛物线性变化趋势,而在有序I/S混层则增加缓慢并呈线性变化趋势。 温度似乎是伊利石化反应的重要控制因素,而超压、岩性及其他地质因素明显对I/S组成的局部变化产生影响。伊利石化反应开始的门限温度高于50℃。从无序向R1型有序转化,从R1型向R>1型有序转化发生的温度分别是70°—110℃和110°—140℃。 超压带和砂岩段内的伊利石化程度比正常压力段和页岩段更高。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超压环境下I/S混层的快速成岩作用,可能与其较高的水/岩比率有关。同理可以解释砂岩段的情况,因为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波弗特—马更些盆地的油气分布似乎与I/S成岩作用有关。油气藏位于无序I/S混层段内伊利石化活跃带之上或顶部,而极少位于有序I/S混层出现的深度之下。来自I/S成岩作用的蒙皂石水在油气的富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Correction
    • Source
    • Cite
    • Save
    •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
    0
    References
    0
    Citations
    NaN
    KQI
    []